其他

百年招商拳拳爱港丨十大央媒走进招商局

2017-05-24 百年招商局


核心提示: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中宣部组织十家重点中央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赴港,对香港20年来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采访。十家媒体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新社、外文局。

 

5月23日下午,采访团共30多名记者走进香港招商局总部,采访了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记者们就集团在港发展情况、为香港发展所做贡献以及对香港未来经济发展期许等问题分别进行了提问,李建红一一作答,侃侃而谈,双方进行了精彩的互动。

 


为了让媒体更全面地了解招商局,李建红首先介绍了招商局的概况。招商局创办于1872年,是最早的民族工商企业,1873年就在香港设立分局,也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资企业,目前总部设在香港。经过145年发展,招商局兼具实业经营、金融服务和投资与资本运营“三大平台”,主要业务集中于综合交通、综合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等三大核心产业。截至2016年底,集团拥有总资产6.81万亿元,排央企第一;2016年,集团利润总额1112亿元,排央企第二。

 

多年来,招商局认真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为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以及维护香港社会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集团目前在港员工近5000人,其中大部分为香港本地员工。招商局在港共有包括集团总部和6家二级公司总部,业务领域主要涉及交通运输(港口、航运、修船、贸易)、金融(银行、证券、直投、保险)等。截至2016年底,集团在港企业共有总资产5862亿港元。

 


随后,记者们就关心的话题踊跃提问。中央电视台希望了解招商局总部设在香港,在发展上有哪些优势。新华社希望了解招商局为香港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发挥了什么作用,以及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招商局有些什么设想。中新社提问了关于香港回归20年来的营商环境变化。中国日报关心香港怎样可以搭上“一带一路”建设的快车,招商局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怎样与香港的企业合作。经济日报则关心李建红对于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期许。外文局对集团港籍员工的管理与培养表示了兴趣。光明日报则关心招商局集团在社会责任方面为香港做出了什么贡献。



李建红对记者的提问分别做了回应与解答。

 

李建红表示,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市场化、法制化程度都很高。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也是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世界很多知名企业在香港设立了亚太总部,招商局在香港与世界知名企业在同一平台上,直接参与了全球化竞争,充分利用香港的人才、资金、体制机制等优势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有力地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另一方面,招商局对香港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特别是香港三大中心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招商局自1873年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以来,就以香港为桥头堡开通了全球多个航线。目前招商局正在进一步加强全国的战略布局,立足香港、精耕深圳、深耕广东、重返上海、开拓雄安。集团还充分发挥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的优势与潜力,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在做出新的贡献。


谈到回归以来香港营商环境发生的变化,李建红说,在“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指导下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和内地的融合更加深入,香港的营商环境持续改进和改善,金融及其他软硬环境非常适合国际化企业发展业务。国内企业可通过先进入香港再拓展到全球,全球化企业也可先由香港市场再进入内地。另外,香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也为增强香港营商竞争力提供了保障。而随着内地的不断发展壮大及与香港的密切联系,香港的营商环境更趋稳定、舞台更加广阔。

 

就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会,李建红说,香港有条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同时,香港在专业化服务方面具备国际优势,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同时,他指出,香港很多中小企业要走出去势单力薄,可以搭载招商局等央企,雁形出海。

 

对未来香港经济发展的期许,李建红提了四点建议:一是希望香港继续保持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的地位,维持良好的营商环境。二是巩固国际航运、金融、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巩固现有的高端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势,在全球化竞争中发挥优势。三是进一步创新发展,培育新的经济体,打造新的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四是希望香港深化与内地经济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扩大经济发展空间。


李建红还表示,集团对港籍员工在用工、薪酬、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并充分发挥当地员工的作用。集团高度重视社会责任,并通过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在港广泛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目前基金会资金规模3亿港元,关怀青少年成长、关注香港民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